
前往都蘭,大約需要1小時,民宿老闆好心先介紹我們都蘭沿途的景點,還在地圖上指引,真是熱心。
先在市區購買楊記地瓜酥(大包120元、小包60元),然後路途中經過榮吉草仔粿,買了當中餐。
裏頭的蘿蔔絲與蝦米炒得很香,外頭的糯米不黏牙(再甜一點更好),可惜常溫下只能保存一天,無法帶回台北。
好不容易抵達都蘭,卻遍尋不著這間落花鉎民宿,一整個鬼打牆,在巷弄間打轉,只好求救民宿老闆。
民宿外觀,就是一間不起眼的透天厝,門前還養一隻很兇的小黑(幸好關在隔間),屋內卻蘊藏豐富。
看得出來老闆頗響應社會議題,關注廢核、美麗灣等焦點,屋內的音樂CD可自由播放,書籍可自由取閱。
也有一些紀念品、手工藝品寄賣,老闆也順便向我們介紹都蘭的特性:這是一個適合生活,而非觀光的地方。
他隨即給我們房間鑰匙,帶我們上二樓,幸好不必和其他人共住,但卻要與他們共用浴室。(背包客棧是男女混住)
比較喜歡德國背包客棧的設計,男女分開,衛浴也有區隔,但是考量價格,就不強求了~
每個人有一個專屬櫃子,我剛好是FB,房間內還有留言本,床上還有可愛的小熊與床燈,也貼心備有插座。
休息一會,下午3點半出發,前往鄰近的都蘭遺址與月光小棧。
都蘭(阿美族語)遺址,是東海岸巨石文化的代表遺址,1933年為日本人所發現。後來經台東縣政府界定為三級古蹟。
通往石棺的步道,陰涼遍佈許多不知名的爬蟲類(參圖左下),令友人放聲尖叫不敢久待。
石棺是一整塊完整的岩石把中間鑿空平躺在地上,頭部朝西,腳朝東(阿美族的習俗,往生者是坐西朝東,迎向日昇)
石棺內部的東北角,還有一個圓型的排水孔,此項技術在3500年前,是個相當難的工藝成就。
另一區是石壁區,距今約3000年,屬於巨石文化,功能可能與祭祀有關。
月光小棧,進入需要脫鞋,一樓為女妖藝廊,不能拍照;二樓為林正盛導演"月光下我記得"電影拍攝場景。
走上樓,濃濃的日式風味,還有電影海報與文宣,兩間房間,一為客廳,二為廂房。窗外迴廊還可眺望海景。
月光小棧旁另有一棟月光咖啡,內有販售一些手工藝品,敗了一條彩虹衝浪繩與明信片。
接著來到了都蘭地標-煙囪之所在地-新東糖廠,充滿色彩繽紛的漂流木建築與舊房子。
1933年建,是民間的製糖場所,曾在二次世界大戰遭到轟炸,因而荒廢,直至50年代新竹黃氏家族接手成立新東糖廠。
70年代在全台紅糖廠銷售量達到第一,80年代因為產業結構轉型,1991年停止生產,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。
目前成為藝文空間,據俞同學說法,內還有神祕的練團室,令人想一窺究竟。
其中有一個手創館-好的擺,外牆有繽紛的著色,還有"NO NUKE"標語,內有許多原住民的手工藝品,值得駐足。
聽說還有一句原住民順口溜-"好的東西擺進來,看到喜歡就來buy,謝謝光臨說聲Goodbye"~
還有一間賣輕食聞名的"小房子",有開放的廚房工作間,門前有幾張國小課桌椅,連貓都很慵懶。
買了一個口袋冰解身體的渴,我的是鳳梨口味,還不錯,有古早的感覺。
週一週二公休,早上9點營業,若要吃早午餐,可預先訂位,不然請趁早,聽說生意很好。
晚餐決定吃糖廠對面的自助餐,點了幾樣家常菜(上圖),售價50元,且老闆很親切的問我們從哪裡來?
原本晚餐計畫是,簡單吃,然後買鹹酥雞啤酒到海邊,細心的clare提議趁天未黑,先至海邊場勘。
過了橋,從阿美姨民宿的小徑進入,幸好有場勘,因為海邊一點燈光都無,只有微弱的月光~
踏了浪,冰冰涼涼很舒服,但是浪似乎變大的趨勢,再加上天色更黑,靠著行動電源的光,趕緊回到民宿。
這時,收到俞同學的訊息,推薦我們幾間都蘭必去的點,其中之一就是下圖的pizza店,"好吃到令他崩潰!!"
還請我跟老闆說,我是Peter的朋友,他一定會哈哈大笑~
當然要馬上行動,抵達時已經8點多,店名是"AJO"~時隔久遠,忘記店名代表之意~
點完餐後,鼓起勇氣用破爛的英文,怯生生的問老闆可否讓我拍攝他的製作過程,老闆大方應允。
甚至還定格讓我拍照,人真好~此時,俞同學還來電,請我將電話給老闆聽,可見交情匪淺。
後來餐點送上,是道地的義式沙拉,手拍的義式薄餅,搭配上清爽的蔬菜沙拉,起士更是特別,超好吃~
飲料點的是綜合果汁,為酪梨、紅蘿蔔、檸檬三者現打調配的果汁,相當爽口健康。
人潮漸漸散去,老闆也端著他的晚餐在我們旁邊坐下,clare同學打頭陣,我們遂用破英文,加上肢體動作與他閒聊。
他來自義大利的薩丁尼亞(領導義大利獨立建國的小國),因為熱愛衝浪與慢步調,來到了都蘭落地開店。
從彼此的居住地,聊到喜歡吃的台灣美食、烹飪,甚至還大方邀請我們明天用他的廚房,交換廚藝。
可惜,我們的行程規畫明天中午以前就會離開都蘭,下次一定會再來拜訪他,品嘗另一個有名的甜點"提拉米蘇"
都蘭,因為音樂與海浪,成為異國客喜歡造訪之地~